2022年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一年——國際形勢動蕩不安,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全球疫情擴散蔓延,國內疫情散發多發,錯綜復雜的形勢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多挑戰。在宏觀大背景下,如何預判我國債券市場尤其是信用債的發展趨勢?城投、新能源、新基建、資產證券化及綠色金融等行業中應關注哪些風險與機會?又將如何識別信用風險并加以防范?7月4日,大公國際“穩增長 防風險”2022年中期線上交流會成功舉行,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大公國際黨委書記、董事長呂柏樂在致辭中表示,展望下半年,常態化疫情防控政策下,疫情再次大幅反彈的可能性較低,對宏觀經濟的擾動或將減弱,基建投資仍是穩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消費或將重返上行軌道,加之我國經濟韌性較強,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助力下,經濟修復步伐有望加快。大公國際作為中央企業控股的信用評級機構,也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一批信用評級機構之一,一直以來,在中國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在中國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努力承擔并發揮著評級機構特有的作用。大公國際致力為投資者預警和揭示信用風險,竭誠為投資者服務;大公國際作為“信用評級行業國家隊”,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在準確評價企業信用等級、維護資本市場和經濟穩定、落實監管要求等方面踐行擔當。
大公國際黨委副書記、總裁應海峰在題為《穩增長環境中債券市場的機遇與挑戰》演講中指出,上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疫情反彈的影響,債券違約風險持續暴露,但整體較上年同期有所好轉。從數據上看,上半年新增首次違約主體數量、債券實質違約規模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7.27%和68.46%,但展期債券增多至40只,較上年同期上漲了17.65%?!吧习肽暝诜婪断到y性金融風險、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債券市場做出了不懈努力?!?應海峰表示,總體來看,債券市場繼續加強對穩經濟的支撐作用,債券發行成本下降,債券融資規模整體保持平穩上漲。同時,監管繼續趨嚴,在符合杠桿率和防范化解隱性債務的要求下,信用債供給與市場需求不匹配,信用債優質資產稀缺,出現結構性資產荒。展望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寬信用逐步落地,信用債市場將發揮一定的穩定經濟作用,信用風險預計保持平穩。但全球加息趨勢使得信用債融資成本窄幅震蕩或面臨抬升壓力,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的要求也使信用債市場擴容面臨壓力。
在圓桌討論環節,大公國際資深分析師圍繞“熱點行業風險研判與機遇探討以及行業間風險外溢的影響”的主題進行了討論。
大公國際公用部總經理王燕表示,2022年上半年信用債市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資產荒”現象,疊加城投政策邊際放松,擁有“信仰”加持的城投債做為安全性相對較高的優質資產,成為被追捧的對象。下半年城投融資或將弱于上半年,需警惕尾部城投的再融資風險。
大公國際金融部總經理李佳睿對銀行業進行了展望,他認為下半年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仍是金融監管主要目標,銀行業將繼續面臨強監管環境,同時我國經濟環境仍較為復雜,政策將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商業銀行或將進入擴表期,但不同類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及資本充足水平、流動性等可能進一步分化。展望下半年,商業銀行整信用質量將保持穩定。